2016氣喘研討會會議摘要
2016.12.10
TAC講座-PM2.5你準備好了嗎_執行成果畫面。
亞洲氣喘防治調查出爐,台灣患者僅2%完全控制
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呼籲氣喘治療應持續三至六個月養成監測習慣
身為氣喘患者的王老闆,去年歷經嚴重氣喘發作,不僅身體不適睡不好、工作無法完成、還得推掉訂單減少收入。忙著加班趕進度的他,連門診也沒空回去,導致他三個月內急診三次。氣喘上班族控制不好,身體事業兩頭燒,王老闆只是特例嗎?
台灣氣喘諮詢委員24日公佈兩項氣喘相關調查,氣喘患者多依賴急性緩解型藥物,達到完全控制比例僅有2%;正值黃金打拼期的氣喘患者常因疾病發作請假,工作、生活大受影響。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主席郭壽雄教授呼籲,氣喘治療最重要的藥物,就是合併吸入型類固醇以及長效支氣管擴張劑,學理上至少要持續治療三到六個月,配合定時監測氣喘控制狀況,能讓大多數病人達到控制良好。反觀台灣患者受症狀困擾程度嚴重,顯示出氣喘防治仍有進步空間。
亞洲氣喘調查,台灣還得加油!
這項「亞洲氣喘認知及現況調查」涵蓋11國4,805位患者,而台灣地區則由台中榮民總醫院許正園主任主持,訪問達400位。許正園主任表示,無論是全亞洲或是台灣,大多數的氣喘患者落在「部分控制」,顯示出患者仍飽受症狀影響。許主任進一步解釋,亞洲氣喘控制不佳,可從患者過度依賴急救緩解型用藥看出。控制不佳的患者,高達六成僅使用急救緩解型用藥治療。急救藥物畢竟非治本藥,也難怪造成高住院、急診率,對於醫療資源是一大負擔。
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,台灣患者在用藥上比例低,各國平均藥物使用率達84%,台灣僅有五成。被視為氣喘治療中,最重要的控制型藥物(吸入型類固醇合併支氣管擴張劑),在台灣的普及率僅不到兩成。許正園主任分析,從醫師端來探討,根據2001年健保局統計,診所開出的吸入型類固醇比例不到1%,口服支氣管擴張劑、茶鹼反而是大宗;而病人端對於藥物不信賴、或是一沒有症狀就停藥,也沒有配合三到六個月的學理治療期。
氣喘上班族,上班大辛苦心事無人知
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於去年執行一項181位氣喘上班族的調查,顯示氣喘上班族工作表現受症狀影響甚鉅:
超過五成的氣喘上班族需因氣喘發作請假休息、更有3%的患者一年內就因氣喘請假超過10次。
52%的氣喘上班族因氣喘影響工作進度,包括需要請同事代勞、延遲交件、或根本無法從事或勝任某些工作。
除了上班辛苦外,氣喘上班族與同儕、朋友間互動也大受影響,超過五成的患者擔心因罹患氣喘造成不好的評價;也有近兩成的患者表達若讓交往的另一半知情的話,恐造成影響。
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成員、馬偕紀念醫院徐世達主任表示,令人擔憂的除了氣喘上班族疾病控制差之外,對於治療、用藥的想法也同樣缺乏。絕大多數的患者是不舒服才臨時就診、或掛急診處理急性症狀;而對於藥物尤其是類固醇觀念似是而非,他們多把會造成全身性反應的口服類固醇、與僅作用在肺部的吸入型類固醇混淆,高達七成的患者認為所有氣喘治療藥物都一樣,應該盡量少用,以免終生受類固醇控制。
氣喘大使破解氣喘治療迷思
久違的氣喘大使李詠嫻針對病人端害怕用藥的觀念現身說法。她強調,許多患者認為自己不用用藥也可以過的很好,但是為了怕發作,既不敢游泳、也不敢運動、或者稍微天氣變化就喘氣來,這根本不是一個氣喘患者應該承受的壓力。
李詠嫻鼓勵患者,給自己一次機會,好好聽醫師的話把氣喘治療好,試試看這樣的結果是不是可以把工作做的更好、不怕環境天氣冷熱變化、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更重要的是,現在已經是媽媽的詠嫻,認為自己有責任將氣喘控制好,才有機會去照顧寶寶。
大人、小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喘控制測驗
除了對於藥物要有正確的認知之外,如何用簡單、客觀的方式了解氣喘病的控制情況也很重要。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成員、長庚兒童醫院黃璟隆部長表示,為了了解氣喘患者平日的控制狀況,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「尖峰呼氣流速計」,但是無論是成人、還是小孩,要每天操作、紀錄都有施行困難度。因此從去年七月,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開始宣導成人版「氣喘控制測驗(AsthmaControlTestTM,簡稱ACT)」,並邀請李詠嫻代言。
並從今年開始,正式推廣4到11歲小兒可用的「小兒氣喘控制測驗」。這份控制測驗跟成人的一樣,每月僅需做一次,共有七個問題,由小孩先回答四題,家長可在旁協助小孩閱讀以及理解,但不可左右答案、再由家長依實際狀況回答三題,總分為27分。分數為20分以上的患者表示控制良好,19分以下則表示未獲良好控制。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在氣喘治療專科索取單張。
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致力氣喘防治工作推動
為了提升台灣氣喘治療的水準,讓每位氣喘患者都能呼吸順暢、健康快樂,由台灣全省胸腔內科、小兒氣喘科、基層醫療等十三位權威醫師組成的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,自去年成立以來,著手修正適合本土的診療指引、成立衛教網站、並規劃醫護人員再教育課程。若希望獲得最新資訊,請上網www.TaiwanAsthma.com.tw查詢。
身為氣喘患者的王老闆,去年歷經嚴重氣喘發作,不僅身體不適睡不好、工作無法完成、還得推掉訂單減少收入。忙著加班趕進度的他,連門診也沒空回去,導致他三個月內急診三次。氣喘上班族控制不好,身體事業兩頭燒,王老闆只是特例嗎?
台灣氣喘諮詢委員24日公佈兩項氣喘相關調查,氣喘患者多依賴急性緩解型藥物,達到完全控制比例僅有2%;正值黃金打拼期的氣喘患者常因疾病發作請假,工作、生活大受影響。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主席郭壽雄教授呼籲,氣喘治療最重要的藥物,就是合併吸入型類固醇以及長效支氣管擴張劑,學理上至少要持續治療三到六個月,配合定時監測氣喘控制狀況,能讓大多數病人達到控制良好。反觀台灣患者受症狀困擾程度嚴重,顯示出氣喘防治仍有進步空間。
亞洲氣喘調查,台灣還得加油!
這項「亞洲氣喘認知及現況調查」涵蓋11國4,805位患者,而台灣地區則由台中榮民總醫院許正園主任主持,訪問達400位。許正園主任表示,無論是全亞洲或是台灣,大多數的氣喘患者落在「部分控制」,顯示出患者仍飽受症狀影響。許主任進一步解釋,亞洲氣喘控制不佳,可從患者過度依賴急救緩解型用藥看出。控制不佳的患者,高達六成僅使用急救緩解型用藥治療。急救藥物畢竟非治本藥,也難怪造成高住院、急診率,對於醫療資源是一大負擔。
與亞洲其他國家相比,台灣患者在用藥上比例低,各國平均藥物使用率達84%,台灣僅有五成。被視為氣喘治療中,最重要的控制型藥物(吸入型類固醇合併支氣管擴張劑),在台灣的普及率僅不到兩成。許正園主任分析,從醫師端來探討,根據2001年健保局統計,診所開出的吸入型類固醇比例不到1%,口服支氣管擴張劑、茶鹼反而是大宗;而病人端對於藥物不信賴、或是一沒有症狀就停藥,也沒有配合三到六個月的學理治療期。
氣喘上班族,上班大辛苦心事無人知
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於去年執行一項181位氣喘上班族的調查,顯示氣喘上班族工作表現受症狀影響甚鉅:
超過五成的氣喘上班族需因氣喘發作請假休息、更有3%的患者一年內就因氣喘請假超過10次。
52%的氣喘上班族因氣喘影響工作進度,包括需要請同事代勞、延遲交件、或根本無法從事或勝任某些工作。
除了上班辛苦外,氣喘上班族與同儕、朋友間互動也大受影響,超過五成的患者擔心因罹患氣喘造成不好的評價;也有近兩成的患者表達若讓交往的另一半知情的話,恐造成影響。
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成員、馬偕紀念醫院徐世達主任表示,令人擔憂的除了氣喘上班族疾病控制差之外,對於治療、用藥的想法也同樣缺乏。絕大多數的患者是不舒服才臨時就診、或掛急診處理急性症狀;而對於藥物尤其是類固醇觀念似是而非,他們多把會造成全身性反應的口服類固醇、與僅作用在肺部的吸入型類固醇混淆,高達七成的患者認為所有氣喘治療藥物都一樣,應該盡量少用,以免終生受類固醇控制。
氣喘大使破解氣喘治療迷思
久違的氣喘大使李詠嫻針對病人端害怕用藥的觀念現身說法。她強調,許多患者認為自己不用用藥也可以過的很好,但是為了怕發作,既不敢游泳、也不敢運動、或者稍微天氣變化就喘氣來,這根本不是一個氣喘患者應該承受的壓力。
李詠嫻鼓勵患者,給自己一次機會,好好聽醫師的話把氣喘治療好,試試看這樣的結果是不是可以把工作做的更好、不怕環境天氣冷熱變化、自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情。更重要的是,現在已經是媽媽的詠嫻,認為自己有責任將氣喘控制好,才有機會去照顧寶寶。
大人、小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氣喘控制測驗
除了對於藥物要有正確的認知之外,如何用簡單、客觀的方式了解氣喘病的控制情況也很重要。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成員、長庚兒童醫院黃璟隆部長表示,為了了解氣喘患者平日的控制狀況,醫師通常會建議使用「尖峰呼氣流速計」,但是無論是成人、還是小孩,要每天操作、紀錄都有施行困難度。因此從去年七月,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開始宣導成人版「氣喘控制測驗(AsthmaControlTestTM,簡稱ACT)」,並邀請李詠嫻代言。
並從今年開始,正式推廣4到11歲小兒可用的「小兒氣喘控制測驗」。這份控制測驗跟成人的一樣,每月僅需做一次,共有七個問題,由小孩先回答四題,家長可在旁協助小孩閱讀以及理解,但不可左右答案、再由家長依實際狀況回答三題,總分為27分。分數為20分以上的患者表示控制良好,19分以下則表示未獲良好控制。有需要的患者可以在氣喘治療專科索取單張。
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致力氣喘防治工作推動
為了提升台灣氣喘治療的水準,讓每位氣喘患者都能呼吸順暢、健康快樂,由台灣全省胸腔內科、小兒氣喘科、基層醫療等十三位權威醫師組成的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,自去年成立以來,著手修正適合本土的診療指引、成立衛教網站、並規劃醫護人員再教育課程。若希望獲得最新資訊,請上網www.TaiwanAsthma.com.tw查詢。
氣喘病況如何?一分鐘ACT測驗告訴你!
目前氣喘的治療瓶頸是患者對於病情了解程度低,也不積極監測氣喘,為了提升台灣氣喘治療水準,醫界引進全球最新的「氣喘控制測驗(Asthma Control TestTM,簡稱ACT)」,讓氣喘患者與醫師間能有易懂、確實的溝通平台,透過這項簡單的測驗,病患每個月只要花一分鐘自問五個問題,就能了解氣喘病情控制的情形。
根據一份委託104銀行針對181位上班族氣喘患者的調查顯示,有50%的氣喘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氣喘的嚴重分級,48%沒有固定就醫,甚至是自己買藥控制;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主席郭壽雄教授指出,國內的氣喘治療需要更好的醫護照護品質、病人也需要建立監測習慣、不輕忽氣喘,並有良好的醫病溝通才可解決。
根據一份委託104銀行針對181位上班族氣喘患者的調查顯示,有50%的氣喘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氣喘的嚴重分級,48%沒有固定就醫,甚至是自己買藥控制;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主席郭壽雄教授指出,國內的氣喘治療需要更好的醫護照護品質、病人也需要建立監測習慣、不輕忽氣喘,並有良好的醫病溝通才可解決。
郭壽雄表示,過去氣喘分級分為「輕度間歇型」、「輕度持續型」、「中度持續型」、以及「重度持續型」,醫師須依照症狀發作次數、病史等狀況將患者分級,再根據分級給予處方建議,但僅以嚴重程度分級對應治療方法可能不夠周延,監測患者的氣喘控制是否理想是更重要的指標。
新板的全球診療指引一改過去複雜的分級方式,強調「治療至目標」的概念,將「良好控制」作為治療目標,「控制欠佳」跟「未受控制」的患者皆需持續接受治療;郭壽雄說明,就像其他慢性病一樣,氣喘也應該有明確的治療目標,病人才知道自己有多少進步空間,醫師也較容易判斷患者的控制情況。
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自今年二月成立以來,著手修正適合本土的診療指引,成立衛教網站,規劃醫護人員再教育課程,現在又將全球最新的ACT測驗引進台灣,測驗中包含五個問題,分別為:過去四週是否因氣喘無法完成一般工作或課業家事、多常發生呼吸急促的情形、多常使用急救或噴霧型藥物、對氣喘控制的評價。
每題依輕重程度有五個選項,測驗結果與醫師評估、以及肺功能檢查之間都有相對應的關係,滿分25分者代表氣喘受到完全控制,20~24分代表控制良好、19分以下代表控制欠佳或未受控制,簡化了氣喘的病情分級;郭壽雄表示,這五項問題不僅符合目前氣喘治療指引的評估目標,且符合氣喘病所造成的多面向問題,能將控制差的患者挑選出來。
以患有遺傳性氣喘的黃先生為例,他早已將氣喘視為如影隨形的朋友,最高紀錄曾經一天之內使用急救型藥物近30次,過去認為自己把氣喘控制的很好,但氣喘控制測驗結果只有10分,才發現離良好控制還很遠,一份簡單的測驗讓他重新謹慎思考自己的「自我治療」成效。
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師許正園表示,像黃先生這樣以急救型藥物控制疾病的患者非常常見,卻不知急救型藥物沒有治療疾病的用途,長期讓氣喘一直處在發炎、反覆發作卻無法癒合修復的情況,年輕力壯的患者可能可以撐過一時,但老了極有可能演變成隨時喘不過氣、需要長期依賴氧氣瓶的慢性肺疾患者。
新板的全球診療指引一改過去複雜的分級方式,強調「治療至目標」的概念,將「良好控制」作為治療目標,「控制欠佳」跟「未受控制」的患者皆需持續接受治療;郭壽雄說明,就像其他慢性病一樣,氣喘也應該有明確的治療目標,病人才知道自己有多少進步空間,醫師也較容易判斷患者的控制情況。
台灣氣喘諮詢委員會自今年二月成立以來,著手修正適合本土的診療指引,成立衛教網站,規劃醫護人員再教育課程,現在又將全球最新的ACT測驗引進台灣,測驗中包含五個問題,分別為:過去四週是否因氣喘無法完成一般工作或課業家事、多常發生呼吸急促的情形、多常使用急救或噴霧型藥物、對氣喘控制的評價。
每題依輕重程度有五個選項,測驗結果與醫師評估、以及肺功能檢查之間都有相對應的關係,滿分25分者代表氣喘受到完全控制,20~24分代表控制良好、19分以下代表控制欠佳或未受控制,簡化了氣喘的病情分級;郭壽雄表示,這五項問題不僅符合目前氣喘治療指引的評估目標,且符合氣喘病所造成的多面向問題,能將控制差的患者挑選出來。
以患有遺傳性氣喘的黃先生為例,他早已將氣喘視為如影隨形的朋友,最高紀錄曾經一天之內使用急救型藥物近30次,過去認為自己把氣喘控制的很好,但氣喘控制測驗結果只有10分,才發現離良好控制還很遠,一份簡單的測驗讓他重新謹慎思考自己的「自我治療」成效。
台中榮民總醫院醫師許正園表示,像黃先生這樣以急救型藥物控制疾病的患者非常常見,卻不知急救型藥物沒有治療疾病的用途,長期讓氣喘一直處在發炎、反覆發作卻無法癒合修復的情況,年輕力壯的患者可能可以撐過一時,但老了極有可能演變成隨時喘不過氣、需要長期依賴氧氣瓶的慢性肺疾患者。